形意拳裡的“形”與“意”

形意拳,形意形意,裡面的*形與意*,其實很多傳統武術的經論裡都有提到, 很多人,無論是學詠春的、學洪拳的、學長拳的、學形意拳的、學螳螂拳的等等,都說形與意的關係是*由形取意*也就是說,藉由模仿生物或非生物的型態來展現意象但,真是如此嗎?, 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暑假去師叔的道館裡練習,由於我在花蓮雖然學的東西與師叔出自同源,但是在系統上有很大的差異,為了能夠讓我盡快融入道館的練習,第一天他就跟我說明在他的系統裡普遍運用的兩樣東西,分別是五禽戲裡的*鳥飛*與*熊運*, *鳥飛*的動作在各個朝代有不同的改動,這裡不提當今的動作如下:, 靜止型鳥飛:站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想像一條線繫在百會向上拉,而尾骨向下無限延伸,兩者作用將脊椎拉直, 動態型鳥飛:起始動作同靜止型鳥飛往下蹲時,膝蓋穩定,尾骨直直向下落,須保持頭骨朝上尾骨朝下下蹲後站起時,繫在百會的線往上拉帶領整個身體向上,同樣須保持頭骨朝上尾骨朝下如此下蹲站起,不斷循環, 鳥飛這套動作(或稱功法)的作用時間在於身型的起落之時為了驗證,師叔對我做了個實驗:我蹲馬步,他站著,雙手壓在我的肩上第一次時,我嘗試用一般的方式站起,完全站不起來第二次時,運用鳥飛站起,雖然仍能感受到從肩膀傳來的重量,然而不知為何就輕鬆地站起來了, 為何運用鳥飛就那麼輕鬆呢?我思索著直到我想起以前看過的拳論:, 《神拳拳譜》曰:「心意動,即下腰開胯,滾肩束肋,鑽腦勁(註:一頭衝破天,蓋言身欲起伏,如鳥將飛,虎將撲)自呼穴至足心,心一時皆動,無不動也,頭為元帥,手為先行,頭到腰亦到,落胯人自吊,手到頭不到,中營必失了頭往前領,頭到槍到,槍到頭到一齊並到」,以及, 李仲軒先生說:「頭與腳是槓桿的兩頭,頭一前傾,腳上大拇指就吃力,腳上大拇指一蹬,頭就頂上了勁所以雞形既是頭打,必然連帶出腳打雞翹腳是雞啄米的必然變化而雞形的練法是成就功夫的關鍵雞形頭就要練頭,頭為一身之樞紐,頭部僵硬,腳下再能變步數,轉換身形時也仍然快不了雞總是一探頭一探頭地走,以頭領身,雞形就是用這個方法練身子, 如今,我明白了, 除了在師叔的道館裡練習,我也從學校裡借閱許多書籍尋找對我有用的東西,其中一本是盧文錦所寫關於詠春的書這本書還不錯,裡面的概念有些只對暑假時的我有用,有些到現在還是對我有用要說這本書唯一的缺點,那就是雖然有修飾過,但還是可以看出他極度鄙視西方體系及北拳系統,甚至某些南拳的東西,這裡不一一贅述其中對於象形拳的反感可見一般他認為象形拳只是在模仿動物,花裡胡俏,不值一提然而,真是這樣嗎?, 不是的, 五禽戲裡的鳥飛,關鍵在於繫在百會的線帶起身體形意拳十二形裡的雞形,關鍵在於雞總是一探頭一探頭地走兩者的共通是什麼?以頭領身, 這下全都明白了, 在我的腦裡,是這樣想像的:, 有一個習武者,他發現很多鳥類,比如八哥,總是在地上跳來跳去卻絲毫不顯疲態,他不禁心生疑問:如果是人的話,這樣跳來跳去早累死了,但這些鳥怎麼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呢?於是他日復一日觀察有一天,他理解了原因在於鳥在跳的時候,是用頭領身,而不是直接用腿肌跳動,所以才跟沒事一樣他思索著,如果能夠把*以頭領身*這個概念加進自己的武術,那鐵定不錯, 可是,他馬上面對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是觀察鳥的動作才總結出這個結論,可鳥的身體結構和人的身體結構不一樣,怎樣才能把鳥的動作套用到人身上?他想到,如果模仿動物的動作和型態,不就能貼近鳥的身體結構嗎?這樣一來,不就能更好的將概念應用在武術上了嗎?於是,象形拳誕生了, 所以,形意形意,並不是模仿某樣東西的外*形*來展現*意*象而是,藉由*意*念控制(ex.想像一條線繫在百會向上拉)或/與貼近所模仿者的外*形*(ex.雞形)的方式,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達成*作用*(ex.以頭領身)而已, *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作用,一切都不會存在, 武術,沒那麼簡單,但也沒那麼困難覺得武術簡單的,分為兩種:匹夫,與天才,不過後者極少覺得武術困難的,那代表你還沒抓到要領共勉之 東華大學 想吃蝦鮭的鹿貓 @2020-03-28 19:43:40

天天看話題,累積七日拿大獎
今天獲得了100點
完成
文章不存在
有些文 一旦錯過就不在
我知道了
刪除文章
刪除的文章無法復原,確定要刪除嗎?
取消
確定
這個活動只限APP版
可以點擊前往下載 app 參加活動
我知道了
前往下載
下載 Zuvio 更好玩
3 日 CP、賭場、抽獎等你來
等下再載
立即下載
先不要
聯絡 Zuvio
我知道了
發文成功
馬上分享文章連結叫朋友來幫忙留言
先不要
複製文章連結
哎呀!圖片上傳失敗
圖片超過5MB或格式錯誤
即刻下載 Zuvio 校園
使用此功能前,請先下載 App 進行實名認證
關閉
即刻下載 Zuvio 校園
使用此功能前,請先下載 App 進行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