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那 何以報德?
過去二十年來,謹守宗教教導的「以德報怨」,發現只會給自己找來更多的麻煩台灣有句諺語描述得好:「吃人夠夠」這麼多年來,我感受到有不少人,擁有欺負弱者的習慣和樂趣, 交朋友很重要罷!交到好朋友是人生一大樂事,但交到壞朋友,隨時會有惡事到來但誰是好朋友?誰又是壞朋友?我自己有個「益友試液」,沒毒的,會散發和平氣息,有毒的,就會冒黑煙, 「對人要謙虛,不可浮誇」本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真理,我則用來作為對益友的試液當你對一個陌生朋友謙和有禮,不誇耀自我,只讚美對方時,對方立即用比你更謙和的態度應對,也想盡方法誇讚你的良善者,就是益友, 反之,對方因你的謙虛和隱藏,居然分不出天高地厚,立刻欺身而上,認為是收小弟、小妹的優良時機,這樣的人鐵定是損友太平之日還好,可做酒肉朋友,兵荒馬亂時,這個渾蛋一定會放黑槍,扯後腿!, 當然這樣的評估太過單純,但前者即便有毒,至少他多聞,有見識,有能力衡量實力,而後者,即便是沒毒,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除非你專收阿斗,來突顯自己的偉大,那麼毒的是你自己喔!, 「以德報怨」是宗教者常掛在口邊的勸世語,但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在論語裡的記載,好像不是這樣的!, 那段原文記錄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翻譯如下:有人問孔子:「用恩德去回報對我有仇怨的人,你認為怎樣?」孔子答:「那麼,對你有恩德的人,你又用甚麼去報答他呢?我認為應該以直道去回報對我有仇怨的人,而以恩德去報答於我有恩的人才對」, 讀到這段,好令我震撼都用恩德來回報仇怨,那麼真正的恩德,要拿什麼來回報呢?這話裡充滿了人性!孔子是個務實的哲學家,站在人本的立場看事情果然,人死命的要把自己神格化,是行不通的, 「直」就是公平正義的意思孔子主張,當人欺負於己時,不要儍呼呼的以德回報,而要以普世的價值觀來回應,該生氣的還是要生氣,佛教一樣有怒目金剛啊有人做壞事破壞合諧,人們說:「沒關係!要原諒他」殺了人,也說:「沒關係!讓他發洩罷!」這樣的地方……你敢住嗎?, 「以德報怨」的態度,表露於外者,就是沒意見、容易妥協、不重自我利益其實這樣的言行舉止,就是前述的「謙和有禮,不浮誇自我」對於有德有識之人來說,他們看到的是隨和、有涵養,當然立刻更為謙和、更為禮讓, 但白目者看到是:軟弱、膽小、怕事、沒想法、沒有尊嚴等,機會難得啊!不立刻欺壓而上,等待何時?如此方可顯出己身的厲害!就像總是以穿名牌服飾來表示尊貴的人一樣,白目者的威嚴在欺負軟弱時被喚醒,快樂似神仙,一定要「吃人夠夠」,威嚴才能常存!, 我們身處人的國度,不是神的國度,我們周遭的伙伴,通通是人,不是神,我們怎能像神一樣「以德報怨」呢?只要切記,不可「以怨報怨」,因為殺戮太重,沒完沒了,還會產生業障「以直報怨」是個中庸的選擇,也是人類的成熟行為, 該生氣的還是要生氣,處處替別人的心靈著想,處處維護著別人的自尊,碰到有德有識者,才能襯托出涵養,一旦碰到白目者,只會被「吃人夠夠」,想要讓對方停止欺負行為,也只能請出怒目金剛,以終止對方的惡行,否則自己會成為受害者,浪費社會資源啊!, 高雄應用科大 森氣獅子 @2018-01-09 14:18:34
即刻登入 Zuvio 校園
使用此功能前,請先下載 App 進行實名認證
這個活動只限APP版
可以點擊前往下載 app 參加活動
下載 Zuvio 更好玩
3 日 CP、賭場、抽獎等你來
即刻下載 Zuvio 校園
使用此功能前,請先下載 App 進行實名認證
即刻下載 Zuvio 校園
使用此功能前,請先下載 App 進行實名認證
關閉